2022年5月14日 星期六

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

 今天看了「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」這部電影,翻譯作「媽的多重宇宙」,老實講我覺得不管是片名翻譯,或是內容翻譯都讓這部片看起來像B級搞笑片。以內容來看我覺得倒比較像「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」,只是借奇幻的內容講述一個平凡但讓人不知該如何處理的問題。

在看這部片之前,看了一堆網路上的評論,評論一致盛讚,等到到戲院看完,才發現我的感覺跟網路上的一般評論有很大的不同。如同少年pi的奇幻漂流,這個故事應該也有兩個版本。

先講共通版本,就是一個在美國生活的中年婦女秀蓮,開著要倒不倒的洗衣店,老公王威門是一個沒脾氣的人,但他常常做出很讓秀蓮無奈的舉動,秀蓮父親對她選擇跟王威門結婚很不諒解,女兒是個同性戀,對於女兒許多行為秀蓮都不能接受,洗衣店本身已經不賺錢,還要被稅務機關查稅,生活一團亂,好不容易整理了一堆收據準備去稅務機關說明,故事的分歧點就開始了。

導演表面呈現的版本與wiki上的說明相同,總之就是從一開始出現些微分支,到稅務機換說明開始,秀蓮戴上耳機後出現了可以連結各個平行宇宙版本的秀蓮的機會,秀蓮透過連結展開一連串與女兒鬥爭及救贖的行為,整個過程非常奇幻且讓人目不暇給。與少年pi相比,少年pi是海上各種美景及與各種動物鬥爭的緊張,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則是各種華麗古怪搞笑同樣混合了鬥爭的緊張,在各種宇宙可能發生的轉折點展開了許多不同的秀蓮,而電影不少篇幅花在秀蓮自己選擇的轉折點產生的各種不同的秀蓮,但只要秀蓮自己的選擇,往往都是通往更美好的秀蓮,那些非秀蓮的選擇,就可能產生完全不能動的石頭秀蓮,或是人類演化史上產生出的香腸手指秀蓮,也因此得到一個結論,故事一開始的宇宙是做選擇最失敗的秀蓮。但這是真實的嗎?

故事與少年pi不同,沒有人來說明第二個版本,那我說說第二個版本。

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的第二個版本:

秀蓮被生活的一切壓得喘不過氣來,她無意間發現老公的離婚協議書,女兒原本要一起到稅務機關,也因為秀蓮對她同性戀的身分不認同,導致女兒氣憤離開。秀蓮在稅務機關想著這些心煩的事,心不在焉遮中查稅人就結束查稅,要求她晚上六點前補足資料。秀蓮想反駁要求延期,但卻被老公阻止。

離開稅務機關等電梯時,想著老公的離婚協議書,身旁這個只會嘻嘻哈哈的老公居然想跟自己離婚,如果老公是一個強勢,又能夠拯救自己的人該有多好?

離開的時候想著如果自己當初不要選擇跟王威門走生活就不會這樣,想著可能會因此成為成功的明星,但也許自己某個時候會忽然跌倒眼睛受傷,但也許因此失去視覺但成為名歌星,也許自己可以當個廚師,不用守著這個爛洗衣店,也許...有太多個也許,這就是人生,如果可以重新選擇,有太多可能更好的發展,但偏偏自己永遠都選到最爛的選擇。

回到家中正在布置晚上的洗衣店慶祝活動,女兒回來了,但還是跟他女朋友一起出現,想著不知該怎麼跟父親解釋女兒跟女友的關係,也不知道該怎麼應付國稅局查稅,更不知道老公為何要離婚,腦中一團混亂準備放著給他爛,反正不能更差了,接著在慶祝活動喝到爛醉,國稅局帶人來查扣洗衣店時,秀蓮直接爆走,砸店後把不滿全都說出來,王威門先是安撫國稅局人員,請他們延後一周,也成功說服了。之後威門跟秀蓮說明是認為自己不能給秀蓮幸福,才想離婚放秀蓮幸福。秀蓮出門看到查稅員坐在門口,與她聊起為何她被王威門說服,才發現她的人生也非一帆風順,家家有本難念的經。所以秀蓮想開了,女兒如何只要她幸福就好,老公始終是愛著自己,從來也沒有對自己不好過,是自己一直對現狀不滿。想著有著一個愛自己的老公,一個健康的女兒,還有什麼好不滿?她開始接受女兒的一切,想著不管哪一種選擇都是好的選擇,現在這一切也不錯,這就是人生(這就是這個宇宙),何必執著於過去選擇正確不正確。

一周後帶著整理好的資料,再次全家去到國稅局,故事結束。

這個故事讓我想到量子論的多世界詮釋,一開始提出這個理論的休·艾弗雷特三世以我們現在所在的宇宙很難描述他到底是天才與否,這些平行宇宙理論嚴格說來是來自他的理論,但他的理論難以被大部分學者接受,而他自己生活也很不順,學說不受重視,因此離開學術界,女兒因為精神分裂症自殺,導致他酗酒最終死於心臟病,兒子對他的評論是「他活在自己的平行世界」。我相信這反映出這部片想表達的意思,如果一直執著於過去某個選擇也許可以分裂出更好的平行宇宙,那只是精神上活在平行宇宙,但我們將失去的是這個宇宙的一切美好。